导读:喜马拉雅8月23日在中国香港注册喜马拉雅控股公司,虽然赴港上市消息未得到证实,但港股上市或许是喜马拉雅最好的选择!
据消息显示,喜马拉雅于 8 月 23 日在中国香港注册喜马拉雅控股公司。消息称,喜马拉雅将计划在港股上市。
4月30日,上海喜马拉雅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喜马拉雅)向美国证监会提交招股书,准备赴美上市,估值有望超过50亿美元。但半个月后,喜马拉雅推迟了上市计划,据报道,喜马拉雅上市目的地可能发生变数。
7月6日,中办、国办公布《关于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意见》指明将加强中概股监管。
7月8日,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播客平台喜马拉雅已于最近几周取消赴美 IPO 计划。
7月10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关于《网络安全审查办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包括了“掌握超过100万用户个人信息的运营者赴国外上市,必须向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申报网络安全审查”等内容。
喜马拉雅自2012年成立,两年后拿到了1150万美元的融资。而中国的TMT行业存在大量禁止和限制外商投资的领域。
从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可以看出,涉及图书音像出版以及互联网文化经营一直以来都被列为禁止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为此,喜马拉雅搭建了VIE架构去解决外资限制的问题。
2015年,随着红筹回归A股浪潮兴起,喜马拉雅也宣布拆除VIE架构,正式回归国内资本市场,但是喜马拉雅否认了拆除VIE结构是为了国内上市的消息。
2018年5月,喜马拉雅FM的第二大股东戴志康透露,喜马拉雅FM有望2019年在A股上市。虽然很快喜马拉雅官方辟谣称无上市计划,但随后2018年5月24日,据有氧财经报道,经接近摩根士丹利投行人士处确认,喜马拉雅已重拾VIE架构,拟上市地点为香港,摩根士丹利已确定参与保荐。
对此,喜马拉雅方面又表示,喜马拉雅既没有IPO计划,也没有确定保荐人。2019年,因喜马拉雅包括戴志康在列的十二名董事集体退出,喜马拉雅承认在搭建VIE结构。
自此,喜马拉雅摘除“正大”二字,正式更名为上海喜马拉雅科技有限公司,而摘除“正大系”后,喜马拉雅也没了融资信息。
到了2021年4月,上市风波不断的喜马拉雅终于提交了招股书,估值有望超过50亿美元。此次IPO承销商不仅包含了18年传闻的摩根士丹利,还增加了高盛、美银和中金。但是仅过了半个月,喜马拉雅推迟了在美国上市计划。
对此,业内人士分析称,推迟上市是因为近期市场下行、投资者对快速增长公司的信心下降以及水滴等赴美上市公司的乏力表现。2021年7月,受监管收紧的影响,喜马拉雅直接断了赴美上市的计划。
如果喜马拉雅想继续上市,只得把目光投向A股和港股。
我国A股上市采用审核制,一般情况下要求公司连续三年盈利,对公司的净利润要求至少要3000万元人民币以上,创业板、科创板盈利条件放宽,但是创业板最低盈利要求也在一千万以上,科创板要求估值40亿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或产品需经国家发展相关政府部门批准,市场经济空间大,已取得一个初步研究成效。”
喜马拉雅连年亏损严重,近三年亏损已累计超过二十亿,达不到盈利要求。如果申请科创板,喜马拉雅是否具有科创能力很让人怀疑。
同为知识付费领域的罗辑思维因不具备科技属性被科创板拒之门外,而且相较于罗辑思维每年五千万以上的净利润,喜马拉雅A股上市恐怕是痴心妄想。港股上市则比A股上市容易一些。港股采用注册制,无盈利的硬性指标。
如果喜马拉雅想近几年上市,港股怕是最好的选择。截止到现在,喜马拉雅上市情况尚未公布,喜马拉雅的VIE结构是否会再次拆除?这个疑问尚未得到喜马拉雅方面回应。
以上就是喜马拉雅将赴港上市的全部内容。我国的经济发展是非常迅速的,因此企业发展也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企业只有以资本的形式进行优化配置,才能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最大限度的增值。
由国鼎价值管理科技有限公司专家团队联合编著的《资本运作的力量》能够帮助企业家们更好的理解资本,目前这本书正在喜马拉雅FM上线。
上市是一件复杂且繁琐的事情,而在申请上市的过程中,企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一家专业靠谱的机构能够帮助企业更快上市。
限额领取 | 上市条件、案例清单
《A股上市条件汇总精要》
《企业·亏损·无利润·无产品·上市案例解析》
《融资必备的12大秘籍》
《上市与资本规划系统工具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