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有其自身的特点,那么上市公司IPO过程中实施盈余管理的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创业板上市公司IPO过程中的盈余管理手段有哪些
创业板上市公司IPO的关联交易
创业板上市公司IPO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变更
创业板上市公司IPO利用无形资产的确认和摊销
创业板上市公司IPO的关联交易
关联方交易是在关联方之间发生的转移资源或义务的事项,创业板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主要是通过商品购销和转让、置换或出售资产等方式进行。商品购销,是指企业与关联方进行商品购销交易活动时通过低价购入原材料再将产品高价卖出,人为提高企业的当期收入水平,调高企业上市前的盈利水平。转让、置换或出售资产是指IPO企业上市前将自己的不良资产以较高的价格出售给关联企业,通过资产转让可以让上市企业从中获取收益来提高上市前的业绩水平;或者以较低的价格来收购关联方的优质资产,获得优质资产的经营收益,来调节上市前的盈余水平。
创业板上市公司IPO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变更
会计政策是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和所采用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在能够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有关企业经营结果、财务状况、现金流量方面的信息时,企业可以变更核算时所采用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是企业对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依据最近可获得的信息所作出的判断,依靠的是企业管理当局的职业判断和经验,如果所获得的信息发生了变化,或者是有了更新,能够提供更可靠的信息时,会计估计就可以进行变更。不管是会计政策还是会计估计的变更,都需要企业管理当局作出职业判断,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企业有了利用其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通过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变更,企业能够获得立竿见影的效果,达到改善业绩表现的结果。
创业板上市公司IPO利用无形资产的确认和摊销
在创业板上市的中小企业大多具有较高的成长性和创新性,其中有很多企业的无形资产在资产总额中占有较大比例,通过调控研发支出的费用化和资本化,企业可以达到影响业绩表现的目的。企业在进行无形资产的研发时,会产生一定的研发费用,新会计准则将其分为两部分:研究阶段支出和开发阶段支出。研究阶段发生的支出应该计入企业的当期损益,开发阶段的支出则计入无形资产的成本。对于IPO企业来说,可以根据需要人为地将费用在研究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之间进行调整,以达到提高上市前业绩的效果。
对于无形资产的折旧年限、折旧方法和折旧率的确定,需要对其进行估计和预期。企业在上市之前,为了达到提高企业上市前业绩的目的,有通过此方式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如对折旧年限、折旧方法和折旧率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