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核准制和IPO注册制,每一种发行监管制度都对应一定的市场发展状况。那么IPO注册制与IPO核准制有哪些不同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IPO注册制与IPO核准制有哪些不同目录
IPO注册制
IPO核准制
IPO注册制与IPO核准制有什么区别
IPO注册制
证券发行注册制实行公开管理原则,实质上是一种发行公司的财务公布制度。它要求发行人提供关于证券发行本身以及和证券发行有关的一切信息。发行人不仅要完全公开有关信息,不得有重大遗漏,并且要对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靠性承担法律责任。发行人只要充分披露了有关信息,在注册申报后的规定时间内未被证券监管机构拒绝注册,即可进行证券发行,无须再经过批准。实行证券发行注册制可以向投资者提供证券发行的有关资料,但并不保证发行的证券资质优良,价格适当。
IPO注册制的优点是:
1、决定权交给市场,好股差股都能上市,可能出现发行失败的股票。
2、监管部门将经历放在打击造假上,信息更透明。
缺点:
1、政府只管材料对不对,不管股票好不好,不会分析股票的散户面临巨亏。
2、短期可能引发大量股票上市,股市大跌。
IPO核准制
证券发行核准制实行实质管理原则,即证券发行人不仅要以真实状况的充分公开为条件,而且必须符合证券监管机构制定的若干适合于发行的实质条件。只有符合条件的发行公司经证券监管机构的批准方可在证券市场上发行证券。实行核准制的目的在于,证券监管部门能尽法律赋予的职能,保证发行的证券符合公众利益和证券市场稳定发展的需要。
IPO核准制的优点是:
1:对拟发行的证券进行了形式上和实质上的双重审查,获准发行的证券投资价值有一定的保障;
2:有利于防止不良证券进入市场,损害投资者利益。
缺点:
1、是主管机关负荷过重,在证券发行种类和数量增多的情况下,也难免“萝卜快了不洗泥”,质量不保;
2、是容易造成投资人的依赖心理,不利于培育成熟的投资人群;
3、是不利于发展新兴事业,具有潜力和风险性的企业可能因一时不具备较高的发行条件而被排斥在外。
IPO注册制与IPO核准制有什么区别
核准制即所谓的实质管理原则,这一制度的目的在于禁止质量差的证券公开发行。依照证券发行核准制的要求,证券的发行不仅要以真实状况的充分公开为条件,而且必须符合证券管理机构制定的若干适于发行的实质条件。符合条件的发行公司,经证 管理机关批准后方可取得发行资格,在证券市场上发行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