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IPO注册制,是相对于审批制、核准制来说的。中国内地股票发行制度,经历了从审批制到核准制的演变,虽然名称有变,但“审批”的本质没有变化。那么 如何正确认识IPO注册制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如何正确认识IPO注册制目录
IPO注册制意味着什么
IPO注册制改革进度超出预期
IPO注册制相当于这道大坝拆除
IPO注册制意味着什么
这一制度意味着政府部门的“有形之手”,将更多地出现在企业上市之后的监管环节,企业通过股市融资的门槛大大降低。同时,资本市场的供应将大大增加,资源的配置也将更趋市场化,屡屡亏损却备受追捧的“壳资源”,也会大幅贬值;优质企业的市场价值,将得到充分挖掘。
这意味着,已经确定的IPO注册制改革将按计划推进,而且力度还有所加强,将对中国股市产生深远影响。
IPO注册制改革进度超出预期
所谓IPO注册制,是相对于审批制、核准制来说的。中国内地股票发行制度,经历了从审批制到核准制的演变,虽然名称有变,但“审批”的本质没有变化。也就是说,一家企业能不能上市,是否符合上市条件,每股卖多少钱,发行规模多大,什么时候发行,基本上都由监管部门确定。监管部门不仅要看拟上市公司是不是符合产业政策,还要看企业的盈利能力、发展前景。
假如市场是条自然流淌的河流,审批制相当于在河上筑起的大坝,将河水阻断。能上市的企业,好比是跳过龙门的鲤鱼,进入了高水位区,市场价值大大提高。即便将来亏损到资不抵债,还有“壳价值”。这壳价值,其实就是行政审批赋予企业的附加值,也是股市泡沫之源。没有跃过“龙门”的企业,即便再优秀,估值也无法得到充分体现。此外,行政审批还带来寻租的机会,造成腐败。
IPO注册制相当于这道大坝拆除
未来监管部门只对拟上市公司申报材料的完备性、合规性进行审查,看看该披露的信息有没有披露。至于内容的真假、企业有没有发展前景,监管部门不负责,完全由中介机构负责,由市场自行判断。但相应地,监管部门加强对企业上市后的监管。这种监管必须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否则市场信用将彻底崩溃,风险比审批制下还要大。
一般来说,IPO注册制下监管部门不对拟上市公司发行规模、发行价格、发行时机做任何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