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IPO的过程中,涉税问题一直是IPO审核的重点,直接关系到企业IPO的成败。如果企业在审核阶段出现涉税问题,会直接影响后面上市的流程。下面给大家分析企业IPO涉税问题的其中几点。
分析企业IPO涉税的问题目录
分析IPO税收优惠依赖的问题
IPO欠税补缴的表现分析
IPO重大税收违法违规情形分析
分析IPO税收优惠依赖的问题
技术创新企业在拟IPO当中会经常看到税收优惠依赖问题,这会给企业带来潜在的税务风险。
具体表现:一方面在实际操作中,如果税收优惠的比例占各期利润的20%以上将会构成严重的税收依赖,同时也会阻碍IPO进程的稳步前进。
另一方面各地方为促进经济发展,会采取给予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方式达到招商引资的目的。一些企业在享受到优惠政策之后,因这些税收优惠与有关法律法规存在冲突,所以必须将不合规享受的税收优惠从利润中扣除。若企业没有将这部分营业外收入扣除,则会导致利润虚增,产生涉税风险。
IPO欠税补缴的表现分析
拟IPO 企业经营过程中因涉及税务违法违规而造成欠税补缴问题,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税务风险, 具体表现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拟IPO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为降低企业税负实施过度盈余管理,利用操控会计利润的手段虚增企业经营成本、隐瞒实际收入,人为降低应纳税额。当被税务机关稽查后,企业必须接受税收处罚,缴纳欠税及其滞纳金,降低企业税务诚信度。
二是企业在IPO过程中,为达到上市的强制性要求,可能会采用虚开发票、关联方交易、虚假交易等手段粉饰业绩,虚增利润,一旦被税务机关稽查发现存在虚开发票、虚构不真实交易等情况,就会认定企业存在税务违法违规行为,导致企业IPO失败。
IPO重大税收违法违规情形分析
重大税收违法违规情形,是指凡被税务行政处罚的实施机关给予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以上行政处罚的行为,属于重大违法违规情形,但处罚机关依法认定不属于的除外。
被税务行政处罚的实施机关给予罚款的行为,除主办券商和律师能依法合理说明或处罚机关认定该行为不属于重大违法违规行为的外,都视为重大违法违规情形。
公司应就其最近两年是否存在重大税收违法违规情况,发出明确的书面声明,表明公司近几年能够依法纳税,截止期不存在被海关、税务机关处罚的情形,两年内没有存在税收违法违规行为,税务、海关等行政主管部门能够出具公司无违法违规证明文件或调查反馈文件。
原则上,凡被税务机关处罚的、实施机关处于罚款以上行政处罚的行为,均属重大违法行为,但实施机关依法认定该行为不属于重大违法行为,且做出合理解释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