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上市后成为公众公司,可以聘请职业经理人管理,破除家族企业的管理模式,后代不愿意接班经营拿着股份等着增值和分红。那么企业上市对于董监高会有哪些规定?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企业上市对于董监高会规定目录
企业上市核准制与注册制的区别
企业上市对于董监高有哪些规定
企业上市四大板块区别
企业上市核准制与注册制的区别
第一,硬条件上有所放松。无论是注册制还是目前的核准制都有一些发行上市的硬条件。这些条件在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下有所放宽,比如,核准制下要求企业要连续几年盈利,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是允许没有盈利的企业上市。在此前提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要实行更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这是核心内容。
第二,实行信息披露为中心的发行审核制度。发行人符合最基本发行条件的基础上还必须符合严格的信息披露要求,发行人是信息披露的第一责任人,中介机构应勤勉尽责,切实发挥对信息披露核查把关作用。发行人、中介机构应充分披露投资者作出价值判断和投资决策所必需的信息,确保信息披露真实、准确、完整。审核工作放在上交所。审核人员对相关的报送材料和要披露的信息要合理怀疑,要充分问询,而且要问很专业的问题,严格把关。用通俗的话说,审核是要审核出一家真公司来。
第三,实行市场化的发行承销机制,机构投资者为参与主体。注册制试点过程中,新股的发行价格、规模,发的股票市值多少,发行节奏都要通过市场化方式决定,这和现在的做法有重大的区别。新股发行定价中发挥机构投资者的投研定价能力,建立机构投资者为参与主体的询价、定价、配售机制。
第四,强化中介机构责任,大幅提高违法违规成本。无论是券商,还是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责任进一步强化,以保护投资者利益。试点注册制更加强化中介机构的尽职调查义务和核查把关责任,对违法违规的中介机构及相关人员将采取严厉的监管措施,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强有力追责,实行依法治市、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大幅提高违法违规成本。对信息披露造假、欺诈发行等行为要出重拳,切实维护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
第五,完善更健全的配套措施。建立良好的法治、市场和诚信环境,特别是完善法治建设,试点注册制将更强调工作的系统性、协同性,增强监管的全面性和有效性,采取更加丰富的手段提高持续监管能力,加强司法与执法的衔接,推动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和司法解释,并探索完善与注册制相适应的证券民事诉讼法律制度。
企业上市对于董监高有哪些规定
根据《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
发行人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规定的任职资格,且不得有下列情形:
(一)被中国证监会采取证券市场禁入措施尚在禁入期的;
(二)最近36个月内受到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或者最近12个月内受到证券交易所公开谴责;
(三)因涉嫌犯罪被司法机关立案侦查或者涉嫌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尚未有明确结论意见。
另外根据《公司法》第一百四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担任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一)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二)因贪污、贿赂、侵占财产、挪用财产或者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被判处刑罚,执行期满未逾五年,或者因犯罪被剥夺政治权利,执行期满未逾五年;
(三)担任破产清算的公司、企业的董事或者厂长、经理,对该公司、企业的破产负有个人责任的,自该公司、企业破产清算完结之日起未逾三年;
(四)担任因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的公司、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并负有个人责任的,自该公司、企业被吊销营业执照之日起未逾三年;
(五)个人所负数额较大的债务到期未清偿。
目前的情况是诉讼被执行,虽然不符合以上法规的限制条件,但是上市时监管层一定会进行询问,建议尽快消除影响。或者说明该情况对于公司经营发展影响有限。
企业上市四大板块区别
制度差异
沪主板和深交所中小板实行“核准制”,上交所科创板、深交所创业板实行“注册制”
市盈率
沪主板和深交所中小板、创业板在首次公开发行时,发行市盈率基本受到市盈率上限(23倍)的要求。而科创板发行定价采用市场化的询价方式,取消发行价格23倍市盈率的限制,通过面向专业机构的网下询价,由发行人和承销商协商确定。
行业要求
科创板一经推出,就因5套上市标准、快速审核、打破市盈率限制等创新举措备受市场关注,但根据《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试行)》《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科创板对企业所在行业也有较为明确的要求,主要面向国家重点支持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及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型新兴产业。(适用科创板)
“借壳上市”特殊要求
2019年10月,随着《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2019年)第13条的规定“创业板上市公司自控制权发生变更之日起,向收购人及其关联人购买符合国家战略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资产”的修改,创业板上市公司不允许被借壳已成为历史,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创业板借壳仍被限定在“符合国家战略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范围内。(适用创业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