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15日创业板注册制正式开启,意味着资本市场的包容度进一步大幅放开,凡是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有融合的企业,都有机会以更快的速度完成自己的上市梦想。面对这样一个时代的机遇,让我们来看看企业中小板上市注册制带来的哪些变化吧!
企业中小板上市注册制带来变化的目录
市场环境更良好
上市硬条件更宽松
企业市盈率会更高
审批时间更短
中介机构责任更大
市场环境更良好
前一阵子瑞幸咖啡因信息披露造假被追责甚至勒令退市,而更受大家热议的则是造假金额10倍于瑞幸,但仅被罚款60万的康美药业。未来在注册制的市场下,事前披露、事后监管的力度会极大加强,不仅证监会已经对《证券法》进行了相应修改,更多监管逻辑和手段也会逐渐应用,尽可能保障中小股东的利益。
田间上市硬条件更宽松
虽然大部分媒体都在鼓吹注册制下不盈利的企业也能上市,但是背后的本质逻辑是企业审核的核心指标从持续盈利能力转变为持续经营能力。未来市场更关注的是企业有没有营收规模,不再单一的以利润作为门槛。不仅如此,如今红筹架构的企业也可以直接上市,这将吸引大量过去不得不赴港、赴美上市的企业回归A股。同时,例如阿里巴巴、小米这种,创始人持有较少股份但拥有较大表决权的企业,注册制也将给予接纳。
企业市盈率会更高
过去企业IPO的定价规则是“上年净利润x23倍市盈率/发行后总股本”。而注册制承销机制的大幅变化,未来企业在IPO时23倍市盈率的限制将被打破,一些优质企业将有机会通过承销能力较强的券商,确定较为理想的发行市盈率,以实现更多的募资规模。
审批时间更短
基于“信息披露为中心”这一要旨,预计未来企业上市审核周期将被缩短在6个月以内,“带病申报”的意义不复存在。例如,寒武纪从申报到过会一共花了68天时间,因此在这种节奏下,企业未来一定要在申报前就保证自己一切合法合规,否则信息披露出去再想解释就会陷入很大的被动。
中介机构责任更大
基于信息披露与承销机制的改变,中介机构的责任以及配套监管措施的健全程度都将大幅提高,以确保企业能够高质、高速地迈入资本市场。也因此,凡是有上市规划的中小企业,就需要更早地接触券商、会计师、律师、评估师,提前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