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执行层面把握科创板定位,需要尊重科技创新规律、资本市场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科技创新往往具有更新快、培育慢、风险高的特点,因此尤其需要风险资本和资本市场的支持。
企业为什么选择在科创板上市的目录
试点注册制,提升融资便利性
允许亏损企业发行上市,上市条件更包容
树立品牌,提升企业声誉
试点注册制,提升融资便利性
股市的主要功能在于融资,企业发行股票的重要原因也在于进行直接融资。由于股市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性,各国都对股市进行监管,其中注册制和发行制是企业首次发行上市的两种发行制度安排。核准制是一种行政管理色彩较为浓厚的股票发行上市制度,证券监管机构发挥的作用更为显著,核准制下不仅要遵从注册制所要求的形式审查,还要关注公司的治理结构、管理层素质等影响公司发展的关键因素,来据以判断发行人的发行条件是否符合。核准制下,由于发行条件的实质性限制,很多中小企业很难发行上市,造成企业股票发行上市严重,甚至出现了IPO“堰塞湖”。
注册制的重点在于监管者对发行人在进行股票发行申请的判断,仅仅是对其申报文件的全面、真实、准确和及时来进行形式审查,并不涉及对投资人公司治理结构、发展前景、盈利与否进行判断。其特点是以市场机制为主导,由投资者自身对发行人股票进行判断。如科创板上市设置了5套标准,采取市场化的询价方式定价,不对发行价设置限制,将更多的选择权交付市场。上海证券交易所负责判断企业是否符合科创板股票发行条件、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率先试点注册制的科创板,将大幅降低企业上市门槛,便利企业上市,提升企业融资便利性。
此外,证监会也将会对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审核工作进行监督,督促上海证券交易所提高审核工作透明度,审核过程和审核意见向全社会进行公开,有利于减少自由裁量的空间。
允许亏损企业发行上市,上市条件更包容
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对于申报上市的企业要求较高净利润指标,关注企业的持续盈利能力,《关于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注册制实施意见》)允许符合科创板定位、尚未盈利或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的企业在科创板上市。在此基础上,科创板构建了预计市值、收入、净利润、研发投入、现金流等多元的判断企业上市的条件,形成了判断一般企业上市“五套标准”以及红筹企业科创板与特殊股权结构上市标准,更关注企业的经营能力,有利于有前景的暂时亏损的企业发行上市,获得融资。
树立品牌,提升企业声誉
科创板的设立有着明确的战略定位,即符合国家战略,拥有关键核心技术,科技创新能力突出,主要依靠核心技术开展生产经营,具有稳定的商业模式,市场认可度高,社会形象良好,具有较强成长性的企业。企业如若能经历一轮轮的问询并最终成功在科创板上市,会向市场潜在客户、消费者展示企业更为良好的企业形象,有利于更为有效地开拓市场。此外,上市具有很强的品牌效应,因上市而提升企业或企业家名誉的例子比比皆是,经典的上市案例更是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研究的对象。科创板无疑是2019年资本市场的热点事件,其中的发行条件、上市标准等具体规则的运用,聚焦了监管部门、学界、中介机构、投资者的目光,企业如果能在科创板上市,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知名度。
除上述提及的推出注册制、允许亏损企业上市等举措外,科创板在上市后5个交易日内不设涨跌幅限制、严格退市机制、允许特殊治理结构的企业上市等众多领域推出一系列举措,将会创建一个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更为规范的、国际化的市场,满足科技企业的上市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