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注册制度来了,来的速度非常快,6月12日证券监督会发布创业板改革,试行注册制度相关制度规则创业板原来排队审查的企业有183家,大概率成为注册制创业板的审查企业。创业板注册制度的制度设计对标科学创业板,市场定位也对标科学创业板,两者之间形成比学超越的局面。创业板与科学创业板越来越相似。
企业创业板与企业科创板差异的目录
二板越来越类似于科学创业板
争夺谁将在股市上市
创业板是否会与科技创新板竞争
二板越来越类似于科学创业板
一开始,科创板也是在追赶速度,但毕竟是在一张白纸上作画,创新是需要绞脑汁的,有些想好的事情是行不通的,心里没有底气,不用再修改,所以速度再快,也比创业板要快。在制度设计上,创业板注册制可以依循科创板的样板间,所以在这方面也没有什么可苦思冥想的,两者一视同仁就好。合情合理的话,两者也应该是一致的,既然都是注册制,创业板和科创板的制度设计如果不一样反而会让人感到奇怪,注册制总还有一个规则要制定。
假如创业板和科技创新板有什么区别的话,那就是在定位上,如果定位完全一样,就相当于同一个集团下的两家上市公司在同一个行业竞争,有点难处理,需要错位竞争。但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谁不想高举科技创新的大旗?事实上,无论是创业板还是科技创新板块,科技创新的定位都是重中之重。所以创业板和科技创新板的定位差异更多是字面上的,甚至是白纸黑字,让人摸不着头脑。同质化是必然的,创业板会越来越像科技创新板。
争夺谁将在股市上市
现在两个人互相比较,谁的发展速度更快,谁的规模更大,这是互相比较的结果。从零到超过100只科创板股票,用了一年的时间,它应该会更快。打个比方,创业板就是一个复制科创板的地方,它应该更快更好地复制。创业板原本的基数就比较大,快马加鞭,没有下鞍,上新速度比科创板快是可以预期的。科创板当然也不会甘心落后。此时,市场互相竞争可以看做是新股上市的速度,看谁的新股上市更优。
高端板块定位,自然令人欣喜,但问题是有那么多符合高端定位的上市资源吗?问题就在这里实际上,创业板的上市资源很多都来自于原来可以上市的企业,可以上创业板的核准制,也可以上注册制,其实并没有什么区别。那科创板呢有的人身材高大,有的人身材矮小。一些曾经在主板被淘汰的公司,来到了科创板,却顺利过关。有几家科创板企业否了,也有几家企业否了临门一脚的注册环节。但是一阵狂风之后,又进入了你过我过的全部模式。
创业板是否会与科技创新板竞争
市场竞争有利于消费者,竞争通常会导致价格下降,服务提升。但是,如果两个交易所之间出现了竞争,那么它们的上市门槛会不会降低呢?高水平上市资源有限,竞争不可避免。尽管存在着错位竞争之说,但实际上很难错位,到科创板或创业板上市,以后的差距将越来越小,最终企业必然是哪里门槛低,哪里就去哪里上市。为了吸引企业来交易所上市,很可能会把身分放低,来者不拒,有利可图。对于投资者来说,恐怕未必是好事。
未来还有注册创业板的竞争,这类事情可能会越来越多。所以以前不也有上交所和深交所么?似乎没有发生任何降低上市门槛的交易所竞争。但要注意,过去和现在的情况已经不一样了,上交所和深交所虽然也存在竞争,但新股上市的审核并不掌握在交易所手中,因此交易所无法通过降低上市门槛来竞争上市资源。上市公司在注册制下的审核权直接掌握在交易所手中,具有这种可能性。尽管这种情况在短期内不太可能发生,但长期来看,难以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