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家初次拟上市的公司,相信许多财务人员对审计师的审计流程不甚了解,也不知道如何配合与沟通,完全按照审计师的步骤进行,那么拟上市企业需要符合哪些审计和独立性要求?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拟上市企业审计和独立性要求目录
拟上市公司的审计流程
企业上市地应该如何选择
企业上市独立性要求
拟上市公司的审计流程是什么
IPO审计的项目周期很长,审计成本相应增加,最终是否接下项目由合伙人决定,可从某种意义上,合伙人均倾向于接受业务,因为收费会高于普通年审业务。因此,个人在项目调查时,重点关注客户的内容不在于客户的优点,而在于其风险。下面是详细的流程:
1.了解行业背景
2.评价风险因素
3.IPO审计流程的选择及底稿的要求
4.税务事项的调整
5.成本的考虑
企业上市地应该如何选择
首发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意愿自主选择上市地。
企业选择上市地需要立足长远,既是选择交易所也是选择股东,适合自己的股东群体将使产业发展与资本增值相得益彰。企业在选择上市地时一般应考虑以下因素:
(1)是否符合公司发展战略的需要,包括产品市场、客户、品牌形象、企业与拟上市地国家(或地区)业务的关联度;
(2)公司的信息半径,一般而言,公司的信息半径与产业、客户等有关,如国外一般投资者对中国的非网络业的企业的认同度较低;
(3)上市标准的差异,国内外上市标准差异较大,国内市场中小板与创业板也有不同的定位,因此足够了解拟上市地的游戏规则并符合企业上市要求显得很重要。其中包括对公司治理的适应,如根据萨班斯法案,美国对中小企业也提出很严格的治理要求,企业因此会付出更多的成本;
(4)一级市场的筹资能力、市盈率水平、二级市场的流通性、市场活跃状况、后续融资能力;
(5)上市成本,包括初始上市成本与后续维护费用;
(6)上市时间与进程;
(7)地理位置、文化背景、法律制度等;
(8)政府的有关政策。
企业上市独立性要求
(1)人员独立。企业的劳动、人事及工资管理必须完全独立。董事长原则上不应由股东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兼任;董事长、副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财务负责人、董事会秘书,不得在股东单位担任除董事、监事以外的其他职务,也不得在股东单位领取薪水;财务人员不能在关联公司兼职。
(2)资产完整。企业应具有开展生产经营所必备的资产。企业改制时,主要由企业使用的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和配套设施、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等资产必须全部进入发行上市主体。企业在向证监会提交发行上市申请时的最近1年和最近1期,以承包、委托经营、租赁或其他类似方式,依赖控股股东及其全资或控股企业的资产进行生产经营所产生的收入,均不超过其主营业务收入的30%;企业不得以公司资产为股东、股东的控股子公司、股东的附属企业提供担保。
(3)财务独立。企业应设置独立的财务部门,建立健全财务会计管理制度,独立核算,独立在银行开户,不得与其控股股东共用银行账户,依法独立纳税。企业的财务决策和资金使用不受控股股东干预。
(4)机构独立。企业的董事会、监事会及其他内部机构应独立运作。控股股东及其职能部门与企业及其职能部门之间没有上下级关系。控股股东及其下属机构不得向企业及其下属机构下达任何有关企业经营的计划和指令,也不得以其他任何形式影响其经营管理的独立性。
(5)业务独立。企业应具有完整的业务体系和直接面向市场独立经营的能力。属于生产经营企业的,应具备独立的产、供、销系统,无法避免的关联交易必须遵循市场公正、公平的原则。在向证监会提交发行上市申请时的最近1年和最近1期,拟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及其全资或控股企业,在产品(或服务)销售或原材料(或服务)采购方面的交易额,占拟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或外购原材料(或服务)金额的比例都应不超过30%;委托控股股东及其全资或控股企业,进行产品(或服务)销售或原材料(或服务)采购的金额,占拟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或外购原材料(或服务)金额的比例都应不超过30%.企业与控股股东及其全资或控股企业不应存在同业竞争。